資產流失無法追責
設備重復采購
審計風險加劇
行政人員“疲于奔命”
行政管理崗:負責資產的采購登記、臺賬建立、標簽管理、調撥審批與流程設計;
使用部門:負責資產的日常保管、維護、合理使用,資產調出前提出申請;
資產責任人(個人):明確設備由誰保管、誰在用,出了問題誰負責;
財務部門:核算折舊、審計資產價值變動、參與年終盤點;
IT/運維部門:對技術類設備如服務器、電腦、打印機等進行技術支持與設備調配。
責任人綁定機制:每一項資產均需指定具體個人為責任人,系統(tǒng)內設定不可為空,確?!叭?物”一一對應;
調撥自動更新:資產調出調入自動變更歸屬,避免因“人工忘記”導致信息滯后;
變更記錄可追溯:所有責任人歷史、操作痕跡都有記錄,出現問題可回溯責任鏈條;
權限設定明確:不同角色在系統(tǒng)中擁有不同管理權限,避免“人人可操作,人人不負責”的混亂;
盤點數據同步:通過移動端掃碼盤點,責任人對所轄資產狀態(tài)進行確認,提升主動管理意識。
流程重構:從資產采購、入庫到使用、調撥、報廢,梳理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責任角色,并設置流轉節(jié)點審批。
系統(tǒng)上墻:將崗位職責與固定資產管理系統(tǒng)功能模塊一一對應,責任設定落到系統(tǒng)操作中,無法“繞開”。
文化導入:通過制度宣導、違規(guī)通報、使用反饋等手段,將“資產歸屬”作為內部文化的一部分,形成全員有責、人人共管的氛圍。